赵括-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是谁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 ,对于想学习百科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赵括-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是谁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原文标题: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是谁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
赵括。赵括熟读兵书,但缺乏战场经验,不懂得灵活应变。赵孝成王七年长平之战中,赵孝成王急于求胜,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,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。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,改守为攻,在长平主动全线出击,向秦军发起进攻。秦将白起分兵两路:一路佯败,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;一路切断赵军后路,实行反包围,使赵军粮道断绝,困于长平。最后,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,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,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,英勇杀敌,被秦军射杀而死,数十万赵国士兵投降,后来被秦军坑杀。
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
“纸上谈兵”原指赵括熟读兵书,却不能活用,后比喻空谈理论,不能解决实际问题,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。在句中可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
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,他从小就学习兵法,谈及军事。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军事,赵奢挑不出他的毛病,但也不曾夸赞他。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缘故,赵奢说:“战争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,赵括却把它说得很简单。赵国不用赵括为将还好,如果用他为将,必使赵军遭受危难。”
公元前260年,秦国与赵
秦、赵两军在长平僵持了好几个月,赵国渐渐难以负担大军的粮草费用,赵孝成王迫切希望速战速决。他认为廉颇坚守不出是因为胆怯,几次命令他主动出击。秦国得知此事,就派人到赵国散播谣言,声称秦军最怕赵括,如果赵括统领赵军,秦军一定不能抵挡。赵孝成王信以为真,立即撤了廉颇,命赵括接领所有职权。
廉颇一走,赵括便照着他从兵书上学到的兵法干了起来。他不看当时的实际情况,便照着兵法上说的去做。他先是把廉颇所筑的星状营垒合并成一个大营,随后又頒布了这样一条军令:秦兵若来,要奋勇当先,猛打紧追,不胜不回。回者,斩!赵括刚刚布完兵,秦将王龁便带着三千人马前来叫战。赵括出万人迎战。敌寡我众,一回合不到,秦军便大败,望风而逃了。旗开得胜,赵括高兴得手舞足蹈,赶紧写信把捷报传回了邯郸。赵王听闻也非常高兴,觉得用赵括为将果然没错。这边赵括欣喜之余,又派人到秦营去下战书,结果王龁不但不来迎战,反而退军十数里。“秦军是怕我了。”赵括得意地想。于是命令军吏宰牛杀羊,犒劳军上,并传令:“来日大战,一定要先擒王,显一显我们赵军的威风!“
然而,赵括哪里知道,此时此刻,他已身处秦军的天罗地网之中。为了歼击秦军,赵括天刚微明就整军出发,才西行五里路,就碰到了秦军。霎时间,战鼓雷鸣,两军交战。秦军先派了两员大将出战,这边赵括也派了两将迎战。才一照面,秦将就败走了。赵括乘胜追击,追了约十余里后,来到一座秦营跟前。赵括传令猛攻秦营,但连攻数日,秦军坚守,牢不可破。赵括就让人催调后军,想再来一次硬攻。但是这时,他接到消息说后军己被秦将引兵
原文出处:https://www.baikew.net/shcs/48086.html
以上是关于赵括-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是谁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的介绍,希望对想学习百科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赵括-纸上谈兵的历史人物是谁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;本文链接:http://yszs.weipeng.cc/sh/199961.html。